【原创】“呃秤!”
近日,香港老牌报章《成报》拖欠员工薪金事件,令报社陷于破产边缘。中新社的评论文章说:这件事再次验证了香港媒体圈内广泛流行的一句话:“如果想让一个人破产,你就劝他去办报。”听来颇有几分幸灾乐祸的意味。因为这样的事,在大陆这边是绝对不会发生的。在这里,这句话应该改为:“如果想让一个人发达,你就劝他去办报。”如果你能拿到办报的批文的话。
办报如何发达?别的先不说,就说每逢假日,报纸例必“大缩水”这件事。日前,羊网上网友‘强一D’发贴,题为“明天开始一连7天不买报纸”,以抗议节假日报纸“只有薄薄几页来充斥场面,明揾笨”。我颇有同感。但我还是买齐本地发行的5份主要报纸,与它们平日的出纸数量,信息量,可读性,一一对比,作个大概的评估。我发现:总体上说,“五一”节这天的报纸,发行版面,信息量,大多只有平时的一半,或三分一,最严重的只有四份之一。不但独家报道,热门专栏一律欠奉,国际国内新闻,体育娱乐新闻,大多采用新华社通稿,再加一些广告。但售价还是一元。
每逢节假日,报社大批采编人员休假,一张报纸要保持平日的水平,实难做到。这好像是报纸的无奈。长期以来,也就成了报纸业界的惯例。但这种对广大读者极不公平的做法,报纸却从来没有一个“说法”。比如作出减价或其他补偿等,从来没有听说过。好像节假日的报纸只有薄薄的几张,是天经地义的,读者的选择只有买或不买。
奇怪的是:在我跟报贩的闲谈中了解到,这些节假日的“缩水”报纸,买的人只会比平时少些,但也不会大幅减少。这是因为第一;每日读报已经成为一些市民每天生活的一部分,比如说数目庞大的“茶客”。第二;节假日所有的报纸都“缩水”,要看只能在“缩水”报纸中选。
“缩水”报纸的编印及发行的成本大幅降低,而售价不变,一般读者可以因为它“明揾笨”而罢买,但数以十万计的报纸订户就没有这个权利。在法律上说,报社在这一块上的获利是“不当利益”。实际上,每到假日,获取一笔这样的“利益”,可以成为惯例,你说,如此办报,是不是想不发达都难?
当然,大多数的读者不会去计较这份“缩水”的报纸仍售一元是否合理,但就总免不了有一种受骗的感觉。“银子事小,条气唔顺。”这跟冬天冷气巴士没有空调,要收空调票价,电信公司45秒算一分钟,只有程度不同,性质是一样的。这就好比说,你去茶楼喝茶,平日四粒一笼的“干蒸烧卖”,到了节假日,拿来一看,只有两粒,一问才知,售价不变,还说:“节假日向来都是这样的啦。”这就是被“明揾笨”的感觉。
当你看到越来越多的官司,原告只要求被告赔偿一元的时候,就说明人人都懂得“维权”的时代已经到来,获取“不当利益”已成惯例,不等于可以一直“骗”下去。如果说报纸业界每逢节假日报纸“奉旨”“缩水”的行为,是一种“商业欺诈”行为,也许有些夸张,但是,只说他们是有时“缺斤少两”,又好像没有指出这种侵害消费者利益的行为的“故意”。我忽然想起广州话里有两个字形容这种行为很恰当,既揭露了欺诈者的事实与意图,也表达了消费者的愤怒,这就是“呃秤!”
没有评论:
发表评论